這週末看了一個展迫不急待想來分享. 展的名稱叫「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在Santa Monica Art Museum.
這個展的緣由很有意思,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AWA)其實是一個IG帳號的名稱. 這個IG的「主人」最開始只是把在別人網站看到的旅遊照片轉貼. 不是自己照的喔,只是轉貼. 但他選的照片都有種「好像會出現在Wes Anderson 電影裡」的既視感,所以叫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 然後這個帳號就爆紅, 成了一整個網路社群,很多人分享來自世界各地拍到的「Wes Anderson 風格」照片,這些照片結集成紐約時報暢銷書(紅到 Wes Anderson還幫這本書寫序), 甚至全世界開展.
那麼什麼是「Wes Anderson風格」?先科普一下,他是一位得過好幾次奧斯卡的導演. 他的電影有很獨特的視覺風格,即使沒看過他的電影只要YouTube看一下預告片馬上就懂我的意思. 無論是比例、顏色等都很不真實.
為了多瞭解Wes Anderson ,我看了Netflix 的短影片The Wonderful Story of Henry Sugar, The Rat Catcher . 不好意思說,我慧根不夠, 這種電影藝術性太高了,很像高中英文課看的那種電影,看完還要生出五頁的報告.
好在, 只是要拍出有Wes Anderson風格的旅遊照片就簡單多了… 展覽的照片並非什麼知名攝影師用超昂貴的相機拍的,只用手機只要掌握幾個原則就可以拍出AWA感的照片. 等一下我會解釋.
不過照片只是說故事的一個工具罷了. 真正讓這些照片引起廣大共鳴的是照片後面的故事. 每張照片都搭配一篇相當長的文章, 太長的還要掃QR碼繼續看. 這些故事都相當有趣, 比方說這張照片, 主體是吉普車, 但其實是Pacific Coast Highway, 加州的濱海公路. 右邊的文字說明這條公路的由來不是為了觀光, 而是很久以前有一位醫生每次要看病人就要跋山涉水, 為了更快看到病人而蓋的. 很有趣吧?
然後這扇門設於東京歌舞伎廳, 文字部分講解了歌舞伎的由來 (原來歌舞伎原本是女生跳的舞!)
如果每張照片都掃QR碼讀全部的文字大概可以待兩小時. 後來我放棄直接上Amazon訂了書回家慢慢看 (書才$16, 千萬別在展裡買).
所以到底這個展值不值? 其實內容都在網站跟書裡, 但看著放大的照片, 或看著一整排的照片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很多朋友、情侶一起來的我聽到幾乎都是"啊~我想來這裡", 這樣的對話是不是很呼應AWA的精神呢?
展的最後有個可以寄電子明信片的地方. 我以前跟一個朋友旅行的時候每到一個地方我們就互相寄明信片. 就是我們在同一個地方但我寄給他, 他寄給我, 彼此不知寫甚麼. 這樣等旅行結束我們就都有明信片. 還是真的明信片比較有溫度啦~ 但時代不一樣了
(我很喜歡下圖位於布拉格的Hotel Opera, 很像電影The Grand Budapest Hotel的海報所以把它寄給自己)
好~ 接下來說明一下怎麼拍出AWA風格的照片. 我當天看完展後就在附近用一樣的手法拍了一些照. 只要掌握一些簡單的方法你也會發現原來Wes Anderson到處都是.
基本守則:
- 主題要在正中間. 這點違反一般拍照基礎理論說的「Rule of the thirds 」(把主題放在1/3處),但這也是最容易看出AWA照片的方法
- 照片一定是正面,平的,很扁(flat) 想像主題是一道牆,相機鏡頭跟牆要絕對平行,如果是建築物看不到深度
- 左右對稱. 基於這點幾乎所有照片的主題都是人造物,尤其是建築. 不然山啊、河啊之類不太可能對稱. 就算是大自然的旅遊景點,照片主題通常是小木屋、椅子等在正中間,後面才是景色.
- 人絕對不是主題. 可能有剛好入鏡的司機、遊客,但絕不會有人物特寫.
- 沒有太現代感的東西,如高樓大廈、鋼筋水泥. 可能因為Wes Anderson的電影裡沒有這種主題吧?但在展裡有一張台灣的照片喔~ 圓山大飯店
進階版
- 主題有鮮豔飽和的主色, 特別是紅、黃、藍.
- 房子跟人的比例失調. 電影裡的門、窗戶、牆壁都明顯過小,在現實生活中通常在古城會看到比例很怪的房子,就很有「Wes Anderson 」的fu
- 明亮對比極低. Wes Anderson的電影都在攝影棚拍攝,可以做到完全沒有陰影,製造超現實感. 但拍旅遊照片無法控制每天都陰天,但後製時可調低對比
- 畫質不是很犀利. Wes Anderson的電影都很「復古」,像膠片拍的,顆粒感重.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不必擔心沒有厲害的相機
- 色調偏暖. 一樣因為復古的緣故,色調偏暖居多.
(Third Street Promenade)
(Georgian 飯店, 這棟也有出現在AWA展. 非常古典的Art Deco風格. 因為這棟很高要全部拍進去相機一定要往上仰, 違反了AWA第二條守則. 這只能靠後製把角度拉回來)
(Santa Monica Pie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