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浮世繪大師: 北齋美術館

之前提到會選擇夏天去日本主要是要去仙台看七夕祭. 但光這個似乎也還不太足以構成酷夏去日本的理由. 有一天我刷著存了許久的口袋名單發現好幾個美術館之類的一直都沒機會去. 一般去日本不是春天看櫻花, 秋天看楓葉就是冬天看雪, 都是戶外的活動, 很多室內的景點就一直壓箱底. 既然夏天無法到戶外, 剛好去逛美術館啊! 接下來會有好幾篇都是這類的景點

東京能看的美術館實在太多了, 好難決定. 這次去的當中首先我最最最推的就是「北齋美術館」!

如名稱一樣,是專為日本最有名的浮世繪畫家北齋而設的.

北齋最最最有名的一張畫是這張(說是全日本最有名的也不為過, 連我家附近的小學的外牆都有一幅)

大學時上過一學期日本江戶時期的藝術史,對浮世繪跟北齋有一點認識,但真正對北齋這位畫家產生濃厚興趣是前兩年在飛機上看的一部電影《北齋:浮世繪傳奇》

後來知道原來有個北齋美術館,理所當然成了這次東京之旅必去的景點

(強烈推薦去美術館前先看電影,因為博物館裡有很多電影裡出現的各時期的作品)

HOKUSAI Trailer (2020) Katsushika Hokusai "The Great Wave" Painter Biopic

美術館非常的小,一樓是售票跟禮品店,二樓是特別展區,三樓是常設展區. 特別展區一個票價,常設展區一個票價,兩個都買又是一個票價. 一定要兩個都去喔! 等一下我會解釋. 買了票後收據要收好,因為在二樓、三樓都需要再出示一次.

去之前看網上一些遊記說大約一小時就可以看完,我的話包括禮品區待了兩個多小時. 不會日文不用擔心,八成的展覽都有很完整的英文解說.

為什麼我這麼推薦這個美術館? 因為我第一次看到一個美術館完完全全就是我心目中完美的美術館該有的模樣.

什麼意思? 我大學時雖然副修藝術史, 但其實那是一件連我自己聽了都會跌破眼鏡的一件事. 從小到大美術都是我最爛的學科. 爛到我小學的美勞作業都是我旁邊的同學幫我做的 (oc爸媽的美術造詣比我還爛幫不了我).

高中畢業暑假的時候在台灣參加了一個夏令營, 自我介紹的時候有個已經在念大學的男生說他唸廣告系因為他很喜歡創作畫圖. 我就隨口回應說啊好羨慕會畫圖的人, 可惜我這輩子都跟畫圖無緣, 只能跟數字打交道. 這個男生說了一句到現在我都覺得適用於幾乎生活中一切的話

“不會畫圖不代表你不能學著去欣賞了解別人畫的圖“

當下我只是聽聽, 後來上大學要修共同科目時看到有藝術史的課想起了那個男生說的話, 好奇去聽了一堂課. 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上課上到不想下課! 教授竟然能把原始人的洞穴畫講到我迫不及待想聽下一堂. 大學幾年能拿的藝術史課都去拿了之後就集滿了副修的學分了 (反觀雖然我數學比較好, 但數學課真是無聊到不行…..)

Anyway, 因為我曾經是完全的門外漢, 因為碰到了很會教的教授而稍微了解欣賞藝術的竅門, 我一直對大部分的美術館都感到失望. 失望的點不是收藏品不好, 不夠珍貴等, 而是美術館沒有做到“藝術教育“的工作.

(複製畫. 北齋幫一座寺廟畫的)

先不要說抽象的當代藝術, 講大家比較熟悉的文藝復興好了, 大部分美術館的文案或guided tour頂多告訴你這幅畫的聖經故事, 也許講一兩句技術上的特點就沒了. 下一幅好像也差不多. 一般人即使每一幅說明都仔細的看了也很難說出米開朗基羅跟達文西的畫差別在哪.

(我去過最糟糕的美術館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的Uffizi. 不知道現在如何, 幾十年前去的時候不要說英文, 連義大利文都沒有, 只有畫家跟作品的名字而已. )

這次去北齋美術館時它的企劃展叫做 ”あ!っと北斎~みて、みつけて、みえてくる浮世絵~”, 中文大概是翻成”看、找、發現北齋” . 展區不大但很有系統的分析北齋各時期作品的特色之後請參觀者自己從其他的畫發現類似的特點, 有點像我以前藝術史課考試的方式.

比方說剛剛舉例的海浪畫來自北齋晚年一系列叫做”富士三十六景” 的作品. 北齋非常的善用”三角形” 來構圖. 展覽把這些三角形都紅筆標示出來,即使三歲小孩也一看就能恍然大悟 “啊!原來如此啊!“

可惜企劃展不能照相給大家看. 請大家相信我, 看完這個展一定會對北齋的了解上升十層樓.

每個企劃展都只有幾個月, 下一個展叫做 ”北斎をめぐる美人画の系譜~名手たちとの競演~“.

浮世繪的主題千羅萬象, 只要跟不是正經八百的宗教跟教條都可以成為浮世繪.  因此藝妓跟歌舞伎演員的畫像也很受歡迎, 基本上就是江戶時代的偶像海報. 很多浮世繪畫家都是靠畫這類的題材而大受歡迎. 這個企劃展將北齋的美女圖與其他畫家的圖一起展出一定也是超有趣的!

總之下次有再來東京我一定會想辦法抽空再去看不同的展覽

三樓的常設展網羅了北齋各時期的代表作. 原來北齋不只浮世畫,連正經八百的墨水畫也很厲害呢!

下面這個模型在電影裡也有出現, 北齋一生都是這個姿勢畫圖. 旁邊的是他女兒, 也是個天才畫家可惜生錯時代.

如同電影裡演的, 北齋家簡直是垃圾堆, 但北齋跟他女兒似乎完全看不到, 終日只沉醉在作畫當中

北齋68歲時曾經嚴重中風過一次, 在那個年代要恢復幾乎不可能. 但他不僅恢復還創作了事業第二高峰, 那幅海浪畫就是他中風後的作品. 其中秘密似乎是他自製的藥方

電影《北齋:浮世繪傳奇》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北齋有一天走在路上一陣怪風吹來,路上的人們一團亂,北齋覺得太有趣了,當場跪在地上畫圖.

原來這些都收藏在「北齋漫畫」的畫冊裡. 是的,北齋也是「漫畫之父」! 他把平時觀察到的人生百態都收集這本裡,原本只是一本畫給他學生們的教科書,但太受歡迎了,一再再版,甚至在當時的歐洲也大賣!後來出到十五集!

在常設區裡有整套,邊翻邊想說我也好想要一本喔…. 果然禮品店有, 有好幾個版本, 我買了袖珍版的第一冊, 手掌大小, 超可愛的!

最後這棟美術館建築本身也很值得一提, 是日本當代很有名的建築師妹島和世所建. 關於建築本身還是讓專業的”東京建築女子”來說明比較好,我會知道這個美術館也是因為看了她的書

https://www.chenvialee.com/post/2016/06/19/%E3%81%99%E3%81%BF%E3%81%A0-%E5%8C%97%E6%96%8E%E7%BE%8E%E8%A1%93%E9%A4%A8-the-sumida-hokusai-museum

補充幾點我自己的觀察:

不久前我提到洛杉磯的LACMA 的新館被批評的體無完膚,爭議點主要是佔地面積很大,能使用空間卻很少. 但北齋美術館也是一樣啊

從外面看好像很大,但因為上上下下都有缺口,牆又是斜面, 裡面的可用空間少到令人滿頭問號. 雖然是很新的建築物連最基本的洗手間都很不夠.

一樓的設計很特別,沒有很明顯的入口,必須穿過三角形裂縫才看的到. 一樓大半的空間都是這些「裂縫」,室內可用空間可能只剩五分之一吧?

不知道這棟建築在日本有沒有受到跟LACMA一樣的批評?

這些裂縫形成大大小小許多「三角型」. 我有點好奇是不是呼應北齋也喜歡在構圖中暗藏許多三角型?

Leave a Reply

Post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