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發摟我部落格一段時間的人應該都看過我提到以前曾經去日本做交換學生的事. 當交換學生是是我此生最特別的一個經驗. 當年回來後隔年我一個同學也跟隨我的腳步去了. 那位同學回來後又大力鼓催一位學弟去,那位學弟回來後又拉一個學弟去! 每個去的回來都念念不忘. 要是拉人去當交換學生是直銷事業我早就發了! 一直以來只要有認識的高中/大學生我也都會比傳福音還熱心的勸他們去當交換學生.
這次快閃仙台20小時其中最想看的就是以前念書的校園,今天就來帶大家看看東北大學跟聊聊當交換學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會想去日本做交換學生?
我大學之前住夏威夷.夏威夷是個比起美國,更像日本的地方.我的同學都是日裔,大部分高中生也都選擇日語為第二語言.我從小就很迷日本推理小說,一直夢想如果可以看的懂原文就可以看更多小說.當時還沒有網路,從小學搬到夏威夷就沒甚麼機會看台灣電視,倒是日本電視看都看不完,我阿公阿嬤也都只看日本電台.
高中的時候日文老師提到交換學生的機會,當時就很有興趣,上大學時幾乎第一時間我就跑去相關部門查詢.雖說我最想去的是日本,但當時也有考慮台灣(台大)跟新加坡.
要會日文才能當交換學生嗎?
不一定,交換學生的program很多.越大的大學跟國外大學合作的選擇越多.我念的大學是UC Irvine, 所有UC的交換學生是統一管理因此選擇很多,以目前來講日本有12個不同的programs,有的須會日文有的沒有.我是理工科,參加的是仙台東北大學針對理工學生的program,不會日文也可以申請(這個program 還在, UC的資訊看這裡 https://uceap.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programs/engineering-and-science, 東北大學的資訊看這裡 https://www.insc.tohoku.ac.jp/english/exchange/jype/),不過到了當地一定要上日文課.
很多人去的時候連啊伊嗚ㄟ歐都不會, 我們program裡有個人真的是五十音都不認識,後來還在東京大學念到博士,現在定居在日本. 語言這種東西, 需要的時候就會了.
相較之下Cal State交換學生的program就很少,只有兩個日本的program.雖然不是名校就一定好但至少以交換學生來說UC的資源多很多.將來我家小寶寶上大學我也會以這個為考量重點.喔對了, 台灣好幾所大學也都有參加這個program(參考: http://ie.bureau.tohoku.ac.jp/partners?lang=en), 不過我去的時候沒有半個從台灣的大學來的學生.
(去仙台以前我以為仙台很鄉下, 到了當地出了火車站, 挖塞~ 比台北車站還大!)
要很有錢才能當交換學生嗎?
沒有.當交換學生的學費跟平時一樣,學貸也相同.學校為了鼓勵交換學生有很多的補助.比方說我當年住的宿舍一個月才一萬日幣(單人房,每間都小廚房,浴室共用),UCI附近不可能這個房租吧?腳踏車也是免費借我們使用,甚至還有補助交通費跟一個月8萬的獎學金(大概一半以上的人都有,但我不知道條件是甚麼,我很幸運的有拿到. 我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這個獎學金).
最花錢的是頭一個月要買棉被、枕頭、鍋子等生活用品.當時日本不知道出了一個甚麼新的電動玩具,所有男生一到日本就把第一個月的獎學金跑去買那個.日本居酒屋不是有”飲み放題”嗎?很多交換學生很愛,那個也很花錢,我本來就很討厭那種場合,只去過幾次.吃飯的部分其實日本類似吉野家、拉麵店這些都比在美國吃麥當勞便宜,學生餐廳更是又便宜又好吃.
換句話說,在日本的生活費不會比在美國多,錢夠不夠用完全是個人選擇的生活形式.我自己周末跟暑假到處旅行花了不少錢,但沒旅行的學生也很多.當然,到了日本當地當家教或到補習班教英文賺外快的也是有.
(東北大學學生餐廳的菜單, 光咖哩就有四種! 是不是都超便宜?! 這是2020的價錢, 2000年更便宜! 因為是寒假所以選擇不多, 平時還有更多更多選擇)
(學生餐廳很有氣氛, 但其實這是我離開後才蓋的)
除了UC還有其他學生嗎?
很多. 同一個program有來自全世界的學生. 美國除了UC還有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Georgia Tech, University of Illinois等等. 澳洲、瑞典、捷克都有. 我印象中瑞典來的學生說他們念大學不但不用花錢政府還付"薪水"給他們,所以他們很喜歡當交換學生. 班上也有五六個韓國學生,韓國學生都非常努力念書, 應該都是為了將來再來日本念研究所做準備. 日文跟韓文文法很接近, 雖然都同時間到日本,韓國學生才半年日文就講的非常溜.
(學年結束後學校安排的結業旅行)
當交換學生會延畢嗎?
不一定, 看學校,科系跟課怎麼排. 我是大三spring quarter去日本參加半年的交換學生, 那個spring quarter有兩節必修課我後來大四才補修所以延畢了一個學期. 有些科系學分很少, 三年就可以念完, 那大四就可以去交換學生. 大學很多共同科目的學分(general education)都可以經由當交換學生拿到, 像是culture還什麼之類的. 如果有計劃當交換學生就不要大一大二拿那些課. 當交換學生時拿的課也都可以轉回UC學分.
擔心延畢是最多人不願意當交換學生的原因. 尤其台灣爸媽最怕的就是小孩輸在起跑線上. 之前教會的一個媽媽就直接了當跟我說 “不行!我兒子要考醫學院當醫生,一分鐘都不能浪費!”. 我當年也被oc爸媽念了一頓. 但我很感謝我當時UCI的counselor, 我也問她說如果當交換學生就一定要延畢怎麼辦時她反問我
“你畢業後要幹嘛?”
“工作啊”
“那你打算幾歲退休?”
“60、65歲吧?”
“那你大學畢業21歲, 到65歲妳要工作44年!你有那麼急著去工作嗎?“
這句話真的是當頭棒喝~ 由沒有延畢真的完全不重要!! 也許短時間內會因為其他同學已經開始工作賺錢而你還在學校而有點不舒服, 但以長期來看真的一點差也沒有.
我自從工作以後每次換工作我都要求新公司可不可以讓我休息個一兩個月(最好半年!), 但沒有一個公司願意. 想不工作其實比工作難….
當交換學生不就是去玩浪費生命嗎?去有什麼好處?
我記得當年去做交換學生時有些很白目的人 (也就是現在的"酸民"啦) 會說一些 "啊就是去玩啊!" "我沒妳那麼好命" "浪費時間妳以後會後悔" 之類的.
玩, 當然是有, 但是不是浪費生命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問了身邊所有去當過交換學生的朋友, 經過了20年還覺得值得嗎? 將來他們小孩說要去交換學生他們願意嗎 (如果覺得自己當年是浪費生命應該不會讓自己小孩去吧)? 覺得最大的收穫是甚麼呢? 這是大家的答案 “it gave me a world view much earlier on”, “it took me out of my comfort zone” “it prepared me for next stage in life”, "seeing a world that’s different than the one you are in and used to", "a good way to know a culture more in depth"
日文學再久、看再多日劇、甚至自助旅行再多次也都無法跟實際生活在當地比. 語言學校的經驗也不太一樣. 我參加的program最大的優點之一是依我們的科系安排道不同研究室做研究,在UC大二大三生是沒有這種機會的. 更何在號稱日本MIT的東北大學是比我念的UCI好很多很多的學校!! 我被安排的研究室做的是微電子研究,大部分的實驗都在無塵室進行. 無塵室的工作是有點危險性的,日本人真的非常的嚴謹! 所有工作都一定兩個人以上進行,一個負責看,一個做紀錄. 前輩們也都非常認真的教後輩儀器如何使用,互相討論實驗的結果等等. 我後來大四回到UCI也在無塵室做研究,經驗完全相反,儀器說明書丟給你自己想辦法~ (非常典型的美國職場文化, 我以前一個老闆最愛講的"sink or swim”)
我研究室的人都對我不錯, 研究室的賞櫻花,棒球比賽等都有邀請我. 我第一次到福島也是研究室的前輩帶我跟其他人去的. 我另個同學跟他的研究室感情好到幾乎每個禮拜都帶他出去玩, 連我們都沾了幾次光. 不過我得說也有些人的經驗不一樣, 覺得研究室的人不太理他們.
(福島五色沼)
我後來又不知哪來的勇氣跑去參加古典吉他社. 反正五線譜全世界都通用, 會不會日文不重要. 日本人練吉他真的超認真的, 每天下課周末都花好幾個小時練習, 前輩會很認真的聽,指正後輩的錯誤. 相較之下,美國大學的社團活動不是sorority 就是fraternity, 要不就一些宗教團題,真的很無聊…
每個人的comfort zone都不一樣, 舉我自己的例子好了. 我天生屬於”慢熟又獨行俠“的個性, 朋友不多,有事也不太願意找人幫忙. 去日本之前我並沒有期望交什麼朋友, 我想像在日本的日子應該都是獨自行動. 但結果跟我想像的很不一樣…
同時從各不同UC一起出發的除了我還有其他互不相識的四人. 五個人的個性南轅北轍,正常情況下大概不會發展成朋友. 比方說Ron,講好聽就是在家裡被寵壞的小孩,說難聽一點就是有點白目,可是久了大家也習慣了他的白目, 覺得他還滿好笑的, 每天都有新的笑話.
這麼不一樣的五個人居然可以一起完成很了不起的事.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到日本沒多久有一天在路上有人提到辦手機這件事. 20年前手機還不到“必需品”的程度, 宿舍房間都有配室內電話. 辦手機這件事麻煩的要死,就算是今天在美國我都懶得去辦何況在日本(我手機同一個plan至少五六年). 我們五個人進了手機店,我以為只是隨便看看. 我們五個人日文差不多爛,手機店小姐不會英文,每個人都只聽的懂20%. 每聽五句我們就跟小姐說 “chotto matte kudasai”, 然後五個人轉頭嘰嘰喳喳討論聽到了什麼,很神奇的加起來居然也懂了八九成. 不到兩小時五個人都抱了一隻手機出來… 原來“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是這個意思.
(沒錯! 那支手機我還留著! 大家不覺得以前的手機又小又可愛嗎?)
另個我很感動的事是其中一個女生Sara原先不會騎腳踏車. 在仙台不會騎腳踏車跟沒腳一樣, 尤其我們的宿舍在交通不是很方便的地方,每天走路上學單程就要快一小時. 有一天三個男生們自告奮勇花了一下午教會了她騎腳踏車.
(現在東北大學的川內學區與青葉山學區都有地鐵可到, 以前沒有)
開學後我們認識了Angela, 她早我們半年到日本, 環境比較熟之外她的房間也佈置得比較像“家”, 有電鍋有微波爐等. 大大小小事都很熱心幫忙, 一點也不介意我們三不五時去借電鍋煮飯.
類似的故事非常的多, 後來一起去了很多地方旅行也都是靠著互相合作才辦的到.
的確半年內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到處玩, 周末就是在仙台附近能一天來回的地方玩, 暑假從北海道玩到京都. 如果說我有點遺憾的事就是暑假旅行到後來錢沒了只好摸摸鼻子回家去. 早知道我就去日本前多打點工多存一點錢. 回到我剛講的, 人生能盡情玩的時間真的不多, 況且還住到那麼便宜的宿舍.
(每天早上在川內學區上完日文課後騎腳踏車到片平學區的景色)
當交換學生有甚麼壞處?
壞處應該是有時候會覺得孤單寂寞吧? 尤其對交換一年的學生來說. 畢竟遠離家人朋友, 新朋友也不是很快就能混得很熟 (也不是每個人都跟我一樣幸運碰到合得來的朋友). 有些人在美國有男朋友/女朋友也會很沒有安全感. 萬一真的是水土不服那一年半載真的滿長的….聽說冬天冷到零度以下還要騎腳踏車去上學時是最難熬的… 但最最大的壞處是,當交換學生結束回到正常生活時會像從天堂掉到地獄!
(學校附近的路, 有課的時候滿滿的都是腳踏車. 我騎了半年的腳踏車都騎不上這個坡總是中途下來牽車, 超丟臉的)
今年剛好是交換學生後的第20年. 當時一起做交換學生的朋友們有提說想今年一起回學校看看,但畢竟20年過去了大家都有工作家庭,要湊在一起真的很不容易,又偏偏碰上疫情,應該是沒辦法了吧? 希望有一天我們還能在拍一張一樣的照片.
PS. 如果真的不想花半年一年去當交換學生另個選項就是"summer abroad” . 我因為去日本印象很好, 隔年暑假參加了summer abroad 到法國上課. 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經驗, 等我日本遊記寫完再來寫.
Recent Comments